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大兴安岭北段新林区塔木兰沟组火山岩成因及地幔富集作用    

Origin of Basalts of the Tamulangou Formation and Mantle Enrichment in Xinlin Area,Northern Greater Hinggan Mountain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杨华本[1] 王文东[1] 闫永生[2] 魏小勇[1] 耿成宝[1]

机构地区:[1]武警黄金第三支队,哈尔滨150086 [2]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61

出  处:《地质论评》

基  金:中国地质调查局黑龙江大兴安岭战备村;二中队幅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编号:12120113072400)的成果~~

年  份:2016

卷  号:62

期  号:6

起止页码:1471-148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5_2016、GEOREFPREVIEWDATABASE、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本文报道了大兴安岭北段新林区塔木兰沟组玄武岩样品锆石U-Pb定年结果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探讨了塔木兰沟组玄武岩的成因及中生代岩石圈地幔的性质。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塔木兰沟组玄武岩形成于晚侏罗世(~153Ma),该玄武岩样品的SiO_2含量介于49.96%~59.06%之间,全碱含量介于5.21%~7.44%之间,Mg~#{100×n(Mg^(2+))/[(n(Mg^(2+))+n(Fe^(2+))]}值介于50~94之间。该玄武岩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s)、亏损重稀土元素(HREEs),La_N/Yb_N值介于10.7~20.0之间,具有轻微的Eu异常(δEu=0.80~1.09),结合区域研究成果,认为塔木兰沟组玄武岩形成于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造山后岩石圈伸展环境,源区岩浆起源于石榴子石相二辉橄榄岩与尖晶石相二辉橄榄岩部分熔融的混合形成,含富含挥发分的金云母和角闪石等,暗示岩石圈地幔经历了交代作用的改造,交代类型以俯冲板片流体/熔体交代为主。结合区域已有研究表明,本区地幔交代富集作用来源于蒙古—鄂霍茨克洋的向南俯冲,塔木兰沟组火山岩形成于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造山后岩石圈伸展背景。

关 键 词:大兴安岭新林区  塔木兰沟组  地球化学 岩石圈地幔 交代作用

分 类 号:P588.1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