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基于MaxEnt模型的二郎山廊道大熊猫栖息地适宜性评价    

Habitat Suitability Assessment of Erlangshan Giant Panda Corridor Based on MaxEnt Modeling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黎运喜[1] 陈佑平[2] 余凌帆[3] 涂正彬[1] 赵联军[1] 杨旭煜[4] 古晓东[4] 高强[5]

机构地区:[1]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四川绵阳622550 [2]平武县森林保护协会,四川绵阳622550 [3]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成都610081 [4]四川省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保护管理站,成都610081 [5]天全县林业局,四川雅安625500

出  处:《四川动物》

基  金:天全县喇叭河-紫石-二郎山大熊猫基因交流廊道建设项目调查监测及技术培训部分(天政采招)[2014]28号

年  份:2016

卷  号:35

期  号:6

起止页码:833-83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基于地理分布点和环境变量数据,利用MaxEnt模型(Maximum Entropy Modeling)对二郎山廊道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栖息地适宜度进行综合评价:坡度、坡向和干扰距离的综合贡献值分别为53.00%、21.90%和18.00%,累积贡献率达92.90%,是影响该区域大熊猫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使用自然断点法将大熊猫栖息地分为不适宜、潜在、适宜和最适宜栖息地4种类型:不适宜栖息地面积为168.45 km^2,占研究区域面积的39.02%;潜在栖息地面积为212.71 km^2,占研究区域面积的49.28%;适宜栖息地和最适宜栖息地面积分别为49.79 km^2和0.68 km^2,两者仅占研究区域面积的11.70%。建议在该廊道开展大熊猫栖息地人工修复项目,以增加该地大熊猫的适宜栖息地面积;同时尽可能减少人类活动对大熊猫栖息地的干扰,以便廊道在促进各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关 键 词:廊道 大熊猫 MaxEnt模型  

分 类 号:Q958.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