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冻滴微物理过程的分档数值模拟试验研究    

A Numerical Study for the Microphysical Processes of Ice Pellets with a Spectral(bin) Cloud Model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徐戈[1,2] 孙继明[2,1] 牛生杰[1] 周碧[3] 王永庆[2]

机构地区:[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210044 [2]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实验室,北京100029 [3]湖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气象防灾减灾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长沙410118

出  处:《大气科学》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4CB441403;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Y16B0156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5138;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PAPD)~~

年  份:2016

卷  号:40

期  号:6

起止页码:1297-131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SA-PROQEUST、CSCD、CSCD2015_2016、IC、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霰和冻滴是深对流降水的主要来源。由于二者密度差异造成的不同下落末速度必然会导致云微物理过程的变化以及降水时空分布的改变。我们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二维轴对称对流云全分档模式的基础上,将水成物粒子从34档增加到40档,修改了霰和雪的密度,加入冻滴分档处理的微物理过程,发展了一个包括液滴、冰晶、雪、霰和冻滴更为详细的云微物理分档模式。利用改进后的模式模拟了一次理想的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了改进模式与原模式模拟的云微物理量场以及水成物粒子的时空分布特征,模拟结果表明:(1)由于冻滴的产生,较大的下落末速度导致在云内-3°C至-8°C较早地出现了冻滴,并造成了大量的冰晶繁生。(2)冻滴形成前期,液态水中心区域位于垂直上升速度大值中心上方,形成液态水累积区;冻滴形成期,液态水累积区位于0°C层以上,雨滴冻结生成冻滴,霰与半径大于100μm的液滴碰并生成冻滴;冻滴增长期,在垂直上升气流的支撑下,冻滴碰并过冷水增长,导致冻滴含量增大,液态水含量减小。因此,改进模式能较好的模拟冻滴的形成过程,可以将该分档处理的微物理方案耦合到三维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模式中,更深入地研究强雷暴风切变在冰雹生成过程中的作用。

关 键 词:对流云 冻滴  分档模式  

分 类 号:P40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