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高铁网络化下中国城市旅游场强空间格局及演化  ( EI收录)  

Evolution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ourism field strength of cities under high speed rail network in Chin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汪德根[1] 钱佳[2] 牛玉[3]

WANG Degen QIAN Jia NIU Yu(School of Architecture,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215123, Jiangsu, China Tourism Department of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215123, Jiangsu, China Department of Tourism, Recreation, and Sport Management, University of Florida, Gainesville Florida 32611, USA)

机构地区:[1]苏州大学建筑学院,苏州215123 [2]苏州大学旅游系,苏州215123 [3]佛罗里达大学旅游游憩与运动管理系,美国佛罗里达盖恩斯维尔32611

出  处:《地理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134)~~

年  份:2016

卷  号:71

期  号:10

起止页码:1784-180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4、CSA-PROQEUST、CSCD、CSCD2015_2016、EI(收录号:20170803373710)、GEOBASE、IC、JST、PROQUEST、PUBMED、RCCSE、RWSKHX、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交通是旅游系统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四纵四横"高铁网络是中国"交通革命"的重要里程碑,高铁网络化对中国城市旅游可达性空间格局产生重要影响,进而极大地改变城市的旅游吸引力和辐射力。本文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测度高铁对全国338个城市可达性影响,进而分析高铁网络化全国城市旅游吸引力空间特征及演变。结果表明:1高铁网络化下中国城市可达性整体得到优化,可达性空间格局呈现明显交通指向性,形成"高铁廊道"效应;2高铁网络化下中国城市旅游场强空间格局呈现出"多中心"环状发散和"枝状"扩散的双重特征,尤其是沿高铁线"枝状"扩散更为明显;城市旅游场强变化率在高铁线形成高值走廊,并呈现以高铁轴线为中心向外围递减的空间格局;3高铁对高旅游场强区和较高旅游场强区影响最为显著,分布城市数量大幅增加,面积拓展超过100%;且高铁提升了区域中心城市旅游场强值,旅游吸引力辐射范围沿高铁线扩张。

关 键 词:高铁网络化  旅游场强  空间格局  演化  中国  

分 类 号:F592[旅游管理类] F53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