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刑法类推解释的构成方式与界限评析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赵运锋[1]

机构地区:[1]上海政法学院科研处,上海201701

出  处:《湖南社会科学》

基  金:上海市曙光计划项目“刑法解释限度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6SG52);上海政法学院“刑法解释协同创新研究团队”支持

年  份:2016

期  号:5

起止页码:75-7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SSCI、CSSCI2014_2016、NSSD、RCCSE、RWSKHX、ZGKJHX、核心刊

摘  要:刑法理论习惯于对类推解释的成因、类推解释的界分及如何防范类推解释等问题进行诠释,对类推解释形成路径关注不足。类推解释形成需从客观方面进行分析,具体包括行为主体、行为方式及行为对象三个维度。分析有关解释结论的争议可知,基本可以分为三种情况:构成类推解释、属于扩大解释、属于解释不当。类推解释的直接判断标准是规范文义,其他学理观点是类推解释的间接标准,前者是决定类推解释构成与否的标准,后者是对前者的检验和修辞。

关 键 词:扩大解释  规范文义  直接标准  间接标准  

分 类 号:D90]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