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互联网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有促进作用吗?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郭家堂[1] 骆品亮[1]

机构地区:[1]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出  处:《管理世界》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运行机制;竞争策略与监管研究"(编号:71572045);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互联网金融产业生态化发展与生态圈构建研究"(编号:2015BJB010)资助

年  份:2016

卷  号:32

期  号:10

起止页码:34-4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SSCI、CSSCI2014_2016、JST、NSSD、RCCSE、RWSKHX、SKJJZZ、ZGKJHX、核心刊

摘  要:本文从互联网技术、互联网平台、互联网思维和网络效应4个维度分析了互联网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采用2002~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互联网对中国的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中国的技术效率具有抑制作用,对属于技术进步推动型的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由于存在显著的网络效应特征,互联网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是非线性的,其中网络效应的临界规模为41.43%的网民人口比例。运用研究结论,本文还对“索洛悖论”给出了一个新的解释,认为索洛忽视了互联网对经济的作用问题从而给出了“计算机对生产率无效”的误判。本文最后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给出了“建设普惠互联网”、“加快产业层面‘互联网+’战略的落地”以及“加强互联网时代产业规制创新”等政策建议。

关 键 词:互联网 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技术效率  网络效应

分 类 号:F49]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