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沉井基础局部冲刷形态的体型影响效应与动态演化  ( EI收录)  

Scale Effects on Local Scour Configurations Around Caisson Foundation and Dynamic Evolutio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梁发云[1] 王琛[1] 黄茂松[1] 李静茹[2]

机构地区:[1]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上海200092 [2]同济大学数学系,上海200092

出  处:《中国公路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2246);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九七三"计划)项目(2013CB03630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015-90)

年  份:2016

卷  号:29

期  号:9

起止页码:59-6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4、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5_2016、EI(收录号:20164402959904)、IC、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针对砂土中沉井基础局部冲刷形态的体型影响效应开展波流水槽模型试验研究,并与中国、美国和新西兰规范的冲刷深度计算公式进行对比分析。试验设计了圆形和方形2种形状的沉井基础,在给定水深和流速条件下进行冲刷试验,重点考察了沉井基础的形状、尺寸和布置方式等体型因素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圆形沉井最大冲刷深度和冲刷范围分别位于迎水侧和背水侧的45°范围附近,其冲刷深度随着沉井直径增大而有所增大;根据圆形沉井周围冲刷形态的动态演变特征,可将其形成的局部冲刷形态分为清水冲刷区、动床冲刷区和冲刷沉积区3个典型区域;方形沉井的冲刷主要发生在方形角点的附近,在不同的角点位置,其冲刷程度有着明显的区别;与中国、美国以及新西兰规范的冲刷深度计算方法对比表明,这3种规范方法对于小直径沉井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均大致相当,但对于直径较大的沉井基础则都存在着显著的误差,需要进行适当的修正,以反映体型效应对于沉井局部冲刷深度的影响。

关 键 词:桥梁工程 沉井基础 波流水槽试验  局部冲刷形态  体型效应  规范对比  

分 类 号:U442.59]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