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不同苜蓿品种秋眠级评定及产量性状的初步分析    

The Preliminary Assessment of Fall Dormancy of Different Alfalfa Cultivars and Initial Analysis of Their Yield Trait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闫亚飞[1,2] 柳茜[3] 高润[1,2] 孙启忠[1] 方珊珊[1,2] 刘志英[1,2]

机构地区:[1]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 [2]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81 [3]凉山州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四川西昌615042

出  处:《中国草地学报》

基  金:国家饲草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35);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牧草栽培与加工利用团队项目(CAAS-ASTIPIGR 2015-02)

年  份:2016

卷  号:38

期  号:5

起止页码:1-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AB、CSCD、CSCD2015_2016、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以美国11个秋眠级标准苜蓿品种为对照,按照Teuber的方法在内蒙古土左旗和五原县评定国内和国外引进的45个苜蓿品种的秋眠级,测定其越冬率和返青后第一茬的株高、分枝数和单株鲜重,并对秋眠性与越冬率和株高、分枝数、单株鲜重等农艺性状做相关分析,以期为苜蓿品种的适应性推广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土左和五原两个试验点苜蓿秋季刈割后第21d的自然再生高度与原秋眠级存在真实的线性回归关系,R2为0.993和0.995;两个试验点11个标准对照品种的实际秋眠级与原秋眠级之间相关系数为0.993和0.995,存在极显著正相关。22个国内苜蓿品种多数为极秋眠型和秋眠型,中兰1号为半秋眠型,区试品种凉苜1号和国审品种甘农5号为非秋眠型;23个国外引进品种秋眠级梯度层次广,秋眠类型多样。相关分析表明,秋眠性与抗寒性具有高度表型相关,土左试验点极秋眠型和秋眠型苜蓿的秋眠性和农艺性状均不相关,而半秋眠型苜蓿的秋眠性和单株分枝数和单株鲜重显著相关(P<0.05);五原试验点不同苜蓿的秋眠性与株高极显著相关(P<0.01),不同秋眠类型的秋眠性与各农艺性状不相关。

关 键 词:苜蓿 秋眠级 越冬率 秋眠类型  产量性状

分 类 号:S541.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