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区域“水—土—能—碳”耦合作用机制分析  ( EI收录)  

The coupling interaction mechanism of regional water-land-energy-carbon system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赵荣钦[1] 李志萍[1] 韩宇平[2] Milind Kandlikar[3] 张战平[1] 丁明磊[1]

机构地区:[1]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郑州450045 [2]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黄河科学研究院,郑州450045 [3]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出  处:《地理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01633;51679089)~~

年  份:2016

卷  号:71

期  号:9

起止页码:1613-162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4、CSA-PROQEUST、CSCD、CSCD2015_2016、EI(收录号:20170803373764)、GEOBASE、IC、JST、PROQUEST、PUBMED、RCCSE、RWSKHX、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区域"水—土—能—碳"耦合系统及其要素关系进行解析;分析其耦合作用机制、主要研究视角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趋向。1区域"水—土—能—碳"耦合作用系统不仅体现了地表系统四大圈层的作用,更以水循环、土地利用、能量流通、碳循环的形式构成了区域"自然—经济—社会"的核心内容,该系统不仅反映了区域不同资源类型的匹配关系和开发利用效率,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影响程度;2该系统可以分为三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子系统:水系统、土地系统和能源系统。它们之间通过不同途径相互联系、互为资源,共同构成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资源基础,而区域碳排放强度则主要取决于水、土、能等要素之间相互需求的类型、产业活动方式和能源类型与结构等;3区域"水—土—能—碳"耦合作用机制可以从微观角度、产业活动、土地利用等不同视角来分析;4区域"水—土—能—碳"耦合作用系统主要受自然、经济、社会和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其中经济因素,特别是经济发展水平、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是系统结构、功能和效率的决定性要素;5未来应重点从区域"水—土—能—碳"耦合系统模拟、其与气候变化和粮食安全的关系、资源耦合开发的碳排放效率及其综合评估与调控研究等方面开展研究。

关 键 词:区域  水—土—能—碳  耦合  机制  

分 类 号:F205] X2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