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泥页岩岩相与页岩油富集关系  ( EI收录)  

Genetic connection between mud shale lithofacies and shale oil enrichment in Jiyang Depression,Bohai Bay Basi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王勇[1] 王学军[1] 宋国奇[2] 刘惠民[1] 朱德顺[1] 朱德燕[1] 丁桔红[1] 杨万芹[1] 银燕[1] 张顺[1] 王敏[1]

机构地区:[1]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2]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公司机关

出  处:《石油勘探与开发》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4CB239100)

年  份:2016

卷  号:43

期  号:5

起止页码:696-70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4、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5_2016、EI(收录号:20164502977561)、GEOREFPREVIEWDATABASE、IC、JST、PA、RCCSE、SCI-EXPANDED(收录号:WOS:000386935300004)、SCI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利用显微镜、氩离子抛光、核磁共振、电子扫描显微镜及生排烃模拟等技术手段,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泥页岩为例,剖析不同泥页岩岩相储集性、含油性和页岩油可动性特征。分析了岩相类型与页岩油富集的相关关系。依据岩石组分、沉积构造和有机质丰度,建立了济阳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泥页岩岩相划分标准。研究区目的层段主要发育6类泥页岩岩相,其中机械搬运沉积和化学作用沉积交替形成的富有机质纹层状岩相TOC、S1、含油饱和度、可动油饱和度、低碳轻质组分含量及生排油率最高,其储集空间类型多、孔隙发育,还发育有机质网络体系和层间微裂缝体系,其为油气输导的高速通道,因此最有利于页岩油富集。

关 键 词:泥页岩 页岩油 岩相  含油性 储集性 有机质网络  微裂缝 济阳坳陷  渤海湾盆地

分 类 号:TE122.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