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不同滩涂促淤围垦方式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    

INFLUENCE OF DIFFERENT TIDELAND RECLAMATION WAYS ON MACROBENTHOS COMMUNITU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杨吉强[1,2] 郑珉磊[1,2] 王琼[1,2] 薛俊增[1,2] 吴惠仙[1,2]

机构地区:[1]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1306 [2]上海海洋大学港航生态安全研究中心,上海201306

出  处:《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基  金:上海市浦东机场外侧滩涂促淤圈围工程渔业资源修复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15ZR1420900);海洋公益项目(201305027-3)~~

年  份:2016

卷  号:25

期  号:9

起止页码:1358-136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4、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5_2016、CSSCI、CSSCI2014_2016、JST、NSSD、PROQUEST、RCCSE、RWSKHX、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滩涂促淤围垦会对大型底栖动物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关于不同促淤方式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未见有报道。以长江口浦东机场外侧滩涂促淤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吹沙促淤区域和抛坝促淤区域中大型底栖动物的分布特点。结果显示:大型底栖动物在抛坝促淤区和吹沙促淤区年均密度分别为(835.98±572.41)ind./m^2和(52.85±12.04)ind./m^2,年均生物量分别为(135.25±63.99)g/m^2和(40.82±6.84)g/m^2,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进而表明不同促淤方式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影响不同。CLUSTER聚类和MDS排序图说明吹沙促淤区和抛坝促淤区断面之间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存在差异性。对各断面间群落相似性矩阵进行SIMPER分析表明河蚬、光滑狭口螺和谭氏泥蟹为两种区域共有优势种,其贡献度分别为56.10%、10.81%、9.62%,且三者在吹沙促淤区中的密度分布少于抛坝促淤区。研究表明泥沙淤积的快慢程度是影响促淤围垦区内大型底栖动物分布的重要因素。

关 键 词:滩涂  促淤区  促淤围垦方式  大型底栖动物

分 类 号:Q143[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