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黔北地区农村学龄儿童钝锐器伤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Features and Influential Factors of Blunt and Sharp Injuries among School- aged Children in Rural Areas in North Guizhou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魏家静[1,2] 施尚鹏[1] 王涛[1] 吴明九[3] 周彦娜[1] 石修权[1]

机构地区:[1]遵义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统计学教研室,贵州省遵义市563099 [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计划生育研究所 [3]遵义市红花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出  处:《中国全科医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160350);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专项资金(黔省专合字[2011]55);遵义医学院博士学位授权支撑学科建设专项经费(2015-996036)

年  份:2016

卷  号:19

期  号:26

起止页码:3219-322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AS、CSCD、CSCD_E2015_2016、IC、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了解黔北地区农村学龄儿童钝锐器伤发生的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儿童钝锐器伤的防控工作提供基础资料。方法2012年6月—2013年6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黔北地区3个区县内7所中小学8~17岁2865名学龄儿童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儿童一般情况(性别、年龄、身体状况等),家庭情况(留守情况、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受到不良待遇、做家务情况和是否参与斗殴),以及钝锐器伤害发生的基本情况(受伤害时的活动、部位和严重程度)。结果共发放问卷2865份,回收有效问卷2854份,有效回收率为99.6%。伤害发生总人数477例(16.7%),其中钝锐器伤74例(2.6%)、其他伤害403例(14.1%)。不同性别、留守情况、是否独生子女钝锐器伤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年龄段钝锐器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身体状况、做家务情况对不同伤害类型的发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待遇情况、参与斗殴情况对不同伤害类型的发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钝锐器伤和其他伤害伤害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钝锐器伤和其他伤害伤害发生时的活动、伤害部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年龄、受到不良待遇、参与斗殴是学龄儿童发生钝锐器伤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黔北地区农村学龄儿童钝锐器伤发生率高,主要发生在娱乐及做家务时;且低年龄、受到不良待遇、参与斗殴的学龄儿童应作为干预的重点;家长、学校和社会均应重视钝锐器伤的预防及管理,提高儿童相关预防知识,为儿童健康成长创建安全的环境。

关 键 词:钝锐器伤  儿童 农村地区  影响因素分析  

分 类 号:R195.1] R64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