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 [2]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未来地球研究院珠海区域气候-环境-生态预测预警协同创新中心,广东珠海519087
基 金: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4CB9539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275011)
年 份:2016
卷 号:36
期 号:5
起止页码:840-84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CSA、CSA-PROQEUST、JST、PROQUEST、ZGKJHX、普通刊
摘 要:根据安装在珠海凤凰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内的陆―气相互作用与碳通量观测塔观测数据,利用K-M模型计算了对应时刻的通量贡献区,分析得到不同大气稳定度、不同季节、不同时刻下通量贡献区分布的变化规律。提出一种切实可行的评价地表均一性的标准,即计算每个子区域表面积与其地表投影区域表面积的比值,以此确定K-M模型对该站点的适用性。结果表明:通量贡献区范围的分布,在大气稳定度>0.1的情况下与主风向分布范围相近,而在大气稳定度<-0.1的情况下与主风向分布范围不完全一致。在冬季,通量贡献区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东部方向;在季风爆发前的春季,通量贡献区分布和冬季大体相近;在季风爆发后的春季和夏季,通量贡献区在西南方向和东南方向较为集中,这一规律和风速风向的分布规律一致。对于日变化来说,在夜间通量贡献区范围大于白天,其中贡献区最大范围多出现在夜间,但随着季风的爆发,贡献区最大范围出现的时间从T 02:00左右推迟到T 04:00左右,这可能是由不同季节大气达到最稳定的时段不同所致。贡献区范围最小的情况出现在T07:00―09:00之间,这段时间往往也是湍流活动性最强的时段。
关 键 词:通量贡献区分析 通量贡献区 K-M模型
分 类 号:P404[大气科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