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八公山腐乳酿制过程中毛霉和根霉的前期发酵比较研究  ( EI收录)  

Comparative Study of Pre-fermentation with Mucor racemosus and Rhizopus oryzae in Bagongshan Sufu during Fermentatio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李顺[1] 顾永忠[2] 杨英[3] 陈小举[4] 郑志[1] 吴学凤[1] 孙婷[1] 姜绍通[1] 李兴江[1]

机构地区:[1]合肥工业大学生物与食品学院,安徽合肥230009 [2]安徽八公山豆制品有限公司,安徽淮南232200 [3]安徽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4]巢湖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安徽巢湖238000

出  处:《食品科学》

基  金:安徽省重大科技专项(15czz0309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470002/31601465);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2013AA102201);合肥工业大学应用成果培育计划项目(JZ2016YYPY0041)

年  份:2016

卷  号:37

期  号:17

起止页码:163-16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AS、CSCD、CSCD_E2015_2016、EI(收录号:20163902857802)、FSTA、IC、JST、RCCSE、RSC、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八公山腐乳前期发酵工艺对其总体风味具有重要影响,围绕腐乳酿制中常用的总状毛霉(Mucor racemosus)和米根霉(Rhizopus oryzae)开展工艺探索具有重要意义。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和接种量为影响因子,以蛋白酶活力为评价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总状毛霉和米根霉发酵腐乳的前期发酵条件,比较最优条件下二者前期发酵分泌酶系和氨基酸。研究结果表明总状毛霉的前期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60 h、发酵温度24℃、接种量1.0×10^5 CFU/mL,此时分泌产蛋白酶活力为42.79μg/mL;米根霉的前期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50 h、发酵温度32℃、接种量1.0×10^5 CFU/mL,此时分泌产蛋白酶活力为33.51μg/mL。通过对二者前期发酵的情况比较分析可知:总状毛霉发酵前期产物中蛋白酶活力高于米根霉,而淀粉酶、糖化酶、脂肪酶活力低于米根霉。总状毛霉发酵产物的氨基酸总量高于米根霉,但其中呈味氨基酸和疏水氨基酸差别不大。两种菌的前期发酵互有优势,为协同作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 键 词:豆腐乳 前期发酵  总状毛霉  米根霉 氨基酸  

分 类 号:TS21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