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通督疗法”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随机对照研究
“Dredging governor vessel”for cervical vertigo with deficiency of qi and blood: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杭州市萧山区第三人民医院针灸科,浙江杭州311200 [2]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310053
基 金:浙江省中医药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6ZB110;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项目:81373757
年 份:2016
卷 号:36
期 号:9
起止页码:901-90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AS、CSCD、CSCD2015_2016、IC、JST、PUBMED、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观察对比针刺督脉与任脉经穴为主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的疗效差异,为临床有效治疗本病提供客观评价和参考。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针刺督脉经穴为主治疗,穴取神庭、百会、风府、大椎、身柱、夹脊穴(C6、C7)、足三里、三阴交;对照组采用针刺任脉经穴为主治疗,穴取膻中、中脘、下脘、关元、气海、夹脊穴(C6、C7)、足三里、三阴交。针刺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气血亏虚型证候量表评分、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变化情况,并评定两组疗效。结果:(1)颈性眩晕总体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愈显率、总有效率分别为76.7%(23/30)、93.3%(28/30),优于对照组的46.7%(14/30)、70.0%(21/30,均P<0.05)。(2)两组治疗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和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均P<0.05),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3)两组患者气血亏虚型证候量表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在神疲倦怠、面色、舌质、脉象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心悸气短方面对照组治疗效果优于观察组(P<0.01)。结论:"通督疗法"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较任脉取穴为主具有更为显著的疗效,可明显改善颈性眩晕症状及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对气血亏虚证候较甚者,建议采用督任二脉穴位结合可能会收到更好的疗效。
关 键 词:颈性眩晕 气血亏虚 督脉 任脉 随机对照试验
分 类 号:R246.6]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