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添加乳酸菌和发酵底物对桑叶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Effect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and fermentation substrates on the quality of Mulberry(Morus alba)leaf silag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董志浩[1] 原现军[1] 闻爱友[1,2] 王坚[1,3] 郭刚[1] 李君风[1] 白晰[1] 周顺陶[4] 邵涛[1]

机构地区:[1]南京农业大学饲草调制加工与贮藏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95 [2]安徽科技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安徽凤阳233100 [3]海南大学农学院,海南海口570228 [4]安徽绿+硒农业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安徽石台030801

出  处:《草业学报》

基  金:江苏省自主创新项目"以秸秆饲料化;基料化利用为核心的技术方案"(CX(15)1003);江苏省青年科学基金(BK20140717)资助

年  份:2016

卷  号:25

期  号:6

起止页码:167-17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AB、CSCD、CSCD2015_2016、IC、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为开发桑叶作为非常规饲料资源,本试验探讨了添加乳酸菌、葡萄糖或糖蜜对桑叶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设对照组(C)、乳酸菌组(P)、葡萄糖组(G)、糖蜜组(M)、乳酸菌+葡萄糖组(P+G)、乳酸菌+糖蜜组(P+M),青贮后第7,14,30和60天开窖取样分析桑叶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结果表明,添加乳酸菌加速了桑叶青贮过程中乳酸发酵,青贮第7天P,P+G和P+M组乳酸含量已达到C组的6倍以上,pH值降至4.30以下,其中P+G和P+M在青贮结束时降至4.0左右。补充发酵底物并未有效改善桑叶青贮发酵品质,C、G和M组pH值在青贮前30d始终保持在5.85以上,青贮60d时C组为5.96,G和M组分别下降至5.35和5.24,显著(P<0.05)高于P组。整个青贮过程中P组显示最高的乙酸含量,始终显著(P<0.05)高于C、G和M组,青贮7d后开始显著(P<0.05)高于P+G和P+M组。青贮第7天P组氨态氮/总氮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之后各组氨态氮/总氮均随青贮时间的延长逐渐上升,其中P、P+G和P+M组氨态氮/总氮显著(P<0.05)低于C、G或M组直至青贮结束。本试验结论认为单独添加乳酸菌明显提高了桑叶青贮发酵品质,而组合添加并未进一步得到大的改善。

关 键 词:桑叶 发酵品质 乳酸菌 葡萄糖 糖蜜

分 类 号:S816.5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