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西安快速城市化边缘区社会脆弱性评价与影响因素  ( EI收录)  

Assessment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ocial vulnerability to rapid urbanization in urban fringe:A case study of Xi'a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何艳冰[1,2] 黄晓军[1] 翟令鑫[1] 闫倩[1] 杨新军[1]

机构地区:[1]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西安710127 [2]河南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焦作454000

出  处:《地理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01138;41571163);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2YJC790072);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4JQ5195)~~

年  份:2016

卷  号:71

期  号:8

起止页码:1315-132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4、CSA-PROQEUST、CSCD、CSCD2015_2016、EI(收录号:20170403270157)、GEOBASE、IC、JST、PROQUEST、PUBMED、RCCSE、RWSKHX、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脆弱性理论是分析人地相互作用程度、机理与过程的重要工具,为可持续性评估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将社会脆弱性工具应用到城市边缘区研究中,视快速城市化为主要干扰,选取西安城市边缘区所辖街道为基本单元,从暴露度、敏感性、适应能力3方面构建社会脆弱性评价框架与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值法、函数模型法以及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社会脆弱性程度进行评价,揭示社会脆弱性空间分异格局,探究社会脆弱性关键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西安城市边缘区的暴露度格局呈现出自中心向外围渐趋减缓的特征;敏感性程度的高、低分布与暴露度的低、高分布在空间上具有相似性;适应能力的空间规律性不明显;(2)社会脆弱性空间分布不均衡,以中、低等级为主,低等级街道分布在城市内边缘区,中等级街道分散在城市外边缘区;(3)建设用地面积比重等8个因子对社会脆弱性有重要影响,土地利用方式与景观格局的变化以及物质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是城市边缘区社会脆弱性形成的主要原因,社会系统体制转换阶段的差异进一步加剧了社会脆弱性;(4)城市边缘区应通过优化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以适应城市化的扰动,包括制定适应性管理政策和加强城市边缘区社会适应能力建设。

关 键 词:城市化 土地利用 社会脆弱性  适应  城市边缘区 西安  

分 类 号:F301.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