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道”之隐喻与隐喻之“道”——《道德经》隐喻机制解读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方芳[1] 戚涛[2]

机构地区:[1]合肥学院外语系,安徽合肥230601 [2]安徽大学外语学院,安徽合肥230039

出  处:《学术界》

基  金: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SK2014A363)资助

年  份:2016

期  号:7

起止页码:137-14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SSCI、CSSCI2014_2016、NSSD、RCCSE、RWSKHX、SKJJZZ、核心刊

摘  要:隐喻是老子为释"道"采用的主要语言。《道德经》中的隐喻构成了一个概念隐喻体系。"道"最主要的特征——阴柔性,主要通过母喻和水喻得以体现。"母喻"突出的是"道"朴散为器的演化过程,"水喻"则凸显了道无为不争的自然特性。认知隐喻的研究视角把"母喻"和"水喻"统一在阴性隐喻的概念框架之中,深化了对"道"这一概念的理解和认识,有助于《道德经》的理解与传播。

关 键 词:《道德经》 认知隐喻 隐喻格式塔  母喻和水喻  

分 类 号:B223.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