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Clinical trial of butylphthalide combined with edaravo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陈庆友[1] 张艳蕉[1] 于熙莹[2]

机构地区:[1]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 [2]哈尔滨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哈尔滨150010

出  处:《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基  金:黑龙江省卫生计生委立项科研课题基金资助项目(2014-003)

年  份:2016

卷  号:32

期  号:16

起止页码:1453-145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AS、CSA、CSCD、CSCD2015_2016、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评价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试验组46例。对照组予以口服丁苯酞0.2 g,tid;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bid。2组患者疗程均为14 d。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和治疗第1,7,14天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内皮祖细胞(EPCs)水平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30%(42/46例)和73.91%(34/4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4天,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分别为(67.30±4.14),(39.84±2.41)分;神经缺损功能评分分别为(10.33±1.51),(18.42±2.81)分;VEGF分别为(813.5±140.5),(735.1±133.2)ng·L^(-1);EPCs分别为(94.3±15.1),(77.2±28.4)/105cell;MMP-9分别为(230.4±94.1),(280.5±94.7)ng·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皮疹和恶心/呕吐。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87%和13.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关 键 词:丁苯酞 依达拉奉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 安全性

分 类 号:R97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