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基于InVEST模型的甘肃白龙江流域生态系统碳储量及空间格局特征    

Carbon storage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in the Bailongjiang Watershed in Gansu based on In VEST model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张影[1] 谢余初[1,2] 齐姗姗[1] 巩杰[1] 张玲玲[1]

机构地区:[1]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 [2]广西师范学院北部湾环境演变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宁530001

出  处:《资源科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199);甘肃省民生科技计划项目(1503FCME006)

年  份:2016

卷  号:38

期  号:8

起止页码:1585-159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SCD、CSCD2015_2016、CSSCI、CSSCI2014_2016、JST、RCCSE、RWSKHX、ZGKJHX、核心刊

摘  要:区域碳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可为区域生态系统碳库管理和减排增汇政策制定提供重要科学依据。基于In VEST模型和GIS技术,估算及分析了2010年甘肃白龙江流域碳储量及其空间格局,并探讨了海拔、坡度和坡向对碳储量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肃白龙江流域碳总储量为251.57Tg C,平均碳密度为136.46Mg C/hm^2;其中,土壤碳储量为202.20Tg C,植被碳储量为49.37Tg C。碳储量空间分布呈现一定的规律性,碳储量高值区主要集中在流域西北部山区(如迭部县)和白水江南岸(如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杉、冷杉类常绿针叶林的碳总储量最大;低值区多分布在流域东部和东南部(如武都区)、宕昌县东北部等区域。碳储量随海拔高度和坡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其高值区主要分布在1500~3500m和25°~40°区段;阴坡和半阴坡区域的碳储量大于阳坡和半阳坡。研究结果可为流域生态系统碳库管理及人类活动管控提供参考。

关 键 词:碳储量 空间格局  In  VEST模型  生态系统服务 甘肃白龙江流域  

分 类 号:X17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