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高度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Clinical safety and efficacy of conbercept intravitreal injection on high myopic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天津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天津医科大学眼科研究所,300384
基 金:天津医科大学校级课题项目(2014KYQl5)
年 份:2016
卷 号:34
期 号:8
起止页码:725-72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AS、CSCD、CSCD2015_2016、EMBASE、IC、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背景 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形成是引起高度近视眼视力障碍的原因之一,可导致视功能的不可逆性损害. 目的 观察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高度近视CNV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对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采用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的高度近视CNV患者15例15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眼行眼科常规检查、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后,均接受0.05 ml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分别于注射后1d及注射后1、4、8和12周观察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变化,并观察药物相关的眼部和全身并发症.结果 15眼共接受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45次,其中1眼注射1次,2眼注射2次,12眼注射3次,1眼注射4次.注射后12周,FFA显示有10眼荧光素渗漏消失,4眼荧光素渗漏面积减小,1眼发现出血,荧光素持续渗漏.注射前和注射后第4、8、12周的BCVA分别为0.61±0.46、0.60±0.43、0.41±0.53和0.41±0.51,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62,P<0.001);患眼注射前平均CMT为(280.33±14.40) μm,注射后第4、8、12周分别为(269.00±10.10)、(261.93±7.80)和(259.53±6.30) μm,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520,P<0.001).未发生因眼压升高行前房穿刺者,未发生眼内炎症、玻璃体腔出血、视网膜脱离及心脑血管疾病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高度近视CNV安全且有效,但仍需要大样本量的长期随访观察.
关 键 词:高度近视 脉络膜新生血管 康柏西普 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 最佳矫正视力
分 类 号:R778.1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