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显微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分析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成磊[1] 刘杏[1] 钟毅敏[1] 徐晓宇[1] 任丽蓉[1] 王忠浩[1] 郝琳琳[1]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510060

出  处:《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基  金: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28050600032);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3J4500019)

年  份:2016

卷  号:39

期  号:4

起止页码:404-40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SCD、CSCD2015_2016、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 观察显微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对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11月至2015年4月确诊的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37例(40只眼),采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察悬韧带情况及中央前房深度(ACD),房角镜判断前房角关闭范围。根据悬韧带松弛程度及断裂范围将患者分为A组(轻度)、B组(中度)、c组(重度),分别采取显微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10L植入术(9只眼)、显微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张力环(CTR)及IOL植入术(24只眼)、显微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及IOL悬吊术(7只眼)。平均随访时间(11.2±7.1)(8~41)个月。比较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10P)、中央前房深度(ACD)、用药种类及房角关闭范围的差异。结果A、B、c组术前平均最佳矫正视力(BCVA)(10gMAR)分别为1.36±0.74、1.08±0.62和0.86±0.44,术后提高至0.31±0.29、0.26±0.31和0.36±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平均眼压分别为(42.9±14.4)、(40.7±11.7)和(40.7±13.7)mmHg,术后降低至(12.1±1.6)、(14.6±5.1)和(14.8±3.0)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使用降眼压药物的数量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术前为3.0(1,4)、2.5(1,4)和2.0(1,4)种,术后除1眼用药眼压不能控制外,余均未使用降眼压药物:术前平均ACD分别为(1.34±0.28)、(1.42±0.42)和(1.14±0.80)mm.术后加深至(4.14±0.45)、(3.71±0.42)和(3.32±0.4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房角关闭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术前分别为6(0,12)、12(0,12)和8(6,12)个钟点,术后减少至0(0,9.5)、5(0,12�

关 键 词:悬韧带 晶状体不全脱位 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超声乳化

分 类 号:R779.6]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