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非遗”生产性保护的实践与思考    

Practice and Thoughts on Productive 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刘晓春[1] 冷剑波[2]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2]中山大学

出  处:《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与产业化研究"(项目编号:11JJD780004)

年  份:2016

卷  号:38

期  号:4

起止页码:64-7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SA-PROQEUST、CSSCI、CSSCI2014_2016、NSSD、RCCSE、RWSKHX、SKJJZZ、ZGKJHX、核心刊

摘  要:随着生产性方式保护的开展,传承主体的保护意识和文化自觉意识有所增强,相关企业获得了较明显的经济效益,其生存条件也得到改善,传承人的保护和培养得到进一步重视,参与者的转型和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市场开拓有新进展,在生产过程中适当的机械化有利于非遗的保护;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以下问题:保护对象有待进一步厘清,现代化生产对传统工艺有明显的冲击,原材料危机开始显现,优秀人才断层严重,政府缺乏具体有效措施,支持力度不够。尽管如此,无论从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的内在属性,还是其外在所处的生存现状,生产性保护都值得提倡;但是,生产性保护并不等同于产业化,并且需要妥善处理本真性、整体性、传承与创新等问题。

关 键 词:“非遗”  生产性保护  传承人 核心技艺  

分 类 号:C912.4[经济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