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华东农田秸秆燃烧对常州大气环境的影响    

Impact of Crop Residue Burning in Eastern China on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of Changzhou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宋京京[1,2] 吴序鹏[3] 夏祥鳌[1,4]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和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3]淮安市气象局,江苏淮安320800 [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210044

出  处:《气象与环境科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5138)资助

年  份:2016

卷  号:39

期  号:2

起止页码:18-2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JST、RCCSE、ZGKJHX、普通刊

摘  要:为研究2012年6月6—15日华东农田秸秆燃烧对江苏省常州市大气环境的可能影响,利用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火点探测数据、气溶胶光学厚度(AOD)数据、臭氧监测仪(OMI)的二氧化氮(NO2)柱含量密度、大气红外探空仪(AIRS)的一氧化碳(CO)柱含量密度和地面监测的PM_(2.5)、NO_2、CO浓度等数据,结合天气形势和后向轨迹分析的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监测数据表明:华东地区2012年6月火点数目分别在9日和13日出现高值,分别达到1714和1654个;AOD、NO_2柱含量密度、CO柱含量密度与火点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利用HYSPLIT前向轨迹模式和火点分布可知:到达常州的高低空气流均经过火点源区时,地面和大气柱污染物浓度发生显著的协同变化;而当到达常州的高低空气流传输轨迹不同时,地面和大气柱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不一致。本次常州地区污染事件主要是由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北部的秸秆燃烧排放的大气污染物经大气高空传输扩散所致。

关 键 词:火点  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 臭氧监测仪  大气红外探空仪  

分 类 号:X5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