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闽江河口春季互花米草入侵过程对短叶茳芏沼泽土壤碳氮分布特征的影响    

Effect of Spartina alterniflora invasion sequence on soil carbon and nitrogen distribution in a Cyperus malaccensis marsh of the Min River estuary in spring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李家兵[1,2] 张秋婷[2] 张丽烟[3] 仝川[1,4,5,6]

机构地区:[1]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州350007 [2]福建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福州350007 [3]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福州350200 [4]福建师范大学亚热带湿地研究中心,福州350007 [5]福建师范大学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州350007 [6]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福州350007

出  处:《生态学报》

基  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13FY111800);福建省基本科研专项重点项目(2014R1034-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1119);福建省教育厅A类(JA14088);福建省科技厅重点项目(2015R0099)

年  份:2016

卷  号:36

期  号:12

起止页码:3628-363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4、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5_2016、GEOBASE、IC、JST、PROQUE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2014年4月,选择闽江口鳝鱼滩湿地中未被入侵的短叶茳芏群落(A)、互花米草入侵斑块边缘(B)以及互花米草入侵斑块中央(C)为研究对象,基于时空互代研究方法,探讨了互花米草入侵序列下湿地土壤碳氮空间分布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互花米草入侵显著降低了土壤的NO_3^--N含量(P>0.05),但整体增加了NH_4^+-N含量,这与其入侵后导致湿地土壤颗粒组成发生显著变化(砂砾含量增加33.81%),进而促进了土壤的矿化作用和硝化作用,并有助于硝态氮的垂直淋失有关。互花米草入侵整体增加了土壤的碳氮含量和C/N比,与入侵进程和入侵前相比,互花米草入侵后湿地土壤的碳储量分别增加了8.73%和24.37%,氮储量则分别增加了10.22%和17.87%,这主要与其对闽江口湿地植物群落格局、养分生物循环以及强促淤作用引起的土壤颗粒组成等显著改变有关。研究发现,闽江口互花米草入侵对短叶茳芏湿地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相对于江苏盐城、长江口以及杭州湾湿地的影响可能更为显著,其互花米草入侵较大改变了土壤中陆源和海源有机质的来源比例,使得入侵后湿地土壤养分的自源性增强。

关 键 词:互花米草入侵 短叶茳芏  碳含量 氮含量 闽江口  

分 类 号:S45]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