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2011年初冬南极普里兹湾冰间湖区上层水体结构演化研究    

THE EVOLUTION OF UPPER WATER STRUCTURE IN THE PRYDZ BAY POLYNYA REGION DURING ANTARCTIC WINTER,2011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高郭平[1,2] 闫敏斐[1,2] 徐智昕[3] 程灵巧[1,2] 张春玲[1,2]

机构地区:[1]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海洋科学与技术系,上海201306 [2]上海海洋大学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1306 [3]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出  处:《极地研究》

基  金:国家海洋局“南北极环境综合考察与评估”专项(CHINARE2014-01-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06219);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15PJ140300)资助

年  份:2016

卷  号:28

期  号:2

起止页码:219-22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5_2016、GEOREFPREVIEWDATABASE、JST、PROQUEST、ZGKJHX、普通刊

摘  要:利用5头活动于南极普里兹湾的象海豹携带的CTD观测获得的2011年3—6月埃默里冰架前缘冰间湖区域海水温盐剖面数据,研究了该海域上层水体结构在初冬的演化过程。结果显示,可将该演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海水温度从层化到均匀,3月下旬次表层仍维持暖水特征,随着表层海水冷却作用,次表层暖水逐渐消失,上下水体温度趋于均匀并接近冰点,温度剖面从"逆温型"演变到"均匀型";第二阶段海水盐度从层化到上下均匀,也就是从"均匀型"演变到"渐变型",海水结冰析盐过程使上层海水盐度增加,增强垂直对流混合,上下层盐度达到均匀;第三阶段冷却结冰持续,海水盐度继续增大,形成盐度随深度减小、温度随深度增大的"渐变型"结构。根据温盐剖面数据计算三个阶段的海-气之间的热通量分别是-90.93、-82.20和-43.44 W·m-2。考虑海水盐分的增加主要源于海冰形成,由此推算三个阶段内平均的海冰形成速率分别是5.4、4.9和2.5 cm·d-1。在南极初冬时期,随着海水上层低温高盐化演变持续,海水向大气释放的热通量逐渐减少,海冰形成速率也呈减少趋势。

关 键 词:普里兹湾  冰间湖  象海豹 CTD标志  水体结构演变  海冰形成速率  

分 类 号:P731[海洋科学类;海洋工程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