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基于MSPA的南京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格局时空变化分析    

Analysis of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pattern of the green infrastructure network in Nanjing,based on MSP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于亚平[1] 尹海伟[1] 孔繁花[2] 王晶晶[1] 徐文彬[1]

机构地区:[1]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系,南京210093 [2]南京大学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南京210093

出  处:《生态学杂志》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478217);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

年  份:2016

卷  号:35

期  号:6

起止页码:1608-161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4、BIOSISPREVIEWS、CAS、CSCD、CSCD2015_2016、GEOBASE、IC、J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以南京市为研究区,通过对1988、2000、2013年的TM/ETM遥感影像数据进行监督分类,获取了研究区3个时期的土地利用类型图,并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方法,获取了研究区3个时期的绿色基础设施(GI)景观类型图,进而对其时空格局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采用景观连通性指数和景观图谱理论,对研究区核心区的景观连通性格局变化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1988—2013年,研究区GI总面积以较慢的速度递增,表明南京市实施的一系列"绿色南京"战略性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988—2013年,核心区、边缘面积有所增长,而桥接区、分支则持续减少,环岛区整体上有所减少,表明城市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加,景观连通性有所降低;基于景观连通性指数的GI网络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市GI网络整体连通性、可能连通性水平均先减后增,基于图谱理论的GI网络连接度水平先增后减,从总体上来看,研究区GI的连通性水平依然比较低;南京GI网络格局的案例分析结果表明,融合MSPA、景观连通性、图谱理论的GI格局变化研究为GI格局变化分析提供了新的框架。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GI网络的规划与优化提供参考,对其他地区GI网络的规划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 键 词: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  景观连通性  南京市  绿色基础设施  图谱理论  

分 类 号:TU985.1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