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闽江下游全新世孢粉记录的植被与环境变化    

Vegetation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ferred from a Holocene Pollen Spectrum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Min River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乐远福[1] 郑卓[2] Barry V ROLETT[3] 黄博津[4] 黄康有[2] Rachid CHEDDADI[5]

机构地区:[1]广西大学海洋学院//珊瑚礁研究中心,南宁530004 [2]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广州510275 [3]Department of Anthropology,University of Hawaii,Honolulu,USA [4]汕头大学教务处,广东汕头515021 [5]Institut des Sciences de l'Evolution de Montpellier,Universite de Montpellier,34095 Montpellier,France

出  处:《热带地理》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30101、41072128)

年  份:2016

卷  号:36

期  号:3

起止页码:417-42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CSA、CSA-PROQEUST、JST、PROQUEST、ZGKJHX、普通刊

摘  要:为了揭示闽江下游闽侯盆地第四纪沉积环境演变与人类活动历史,对闽江下游闽侯盆地庄边山遗址附近的FZ5钻孔进行了孢粉、硅藻分析。结果表明:闽侯盆地全新世海侵初始发生时间约为9 000 cal.a B.P.,至7 500cal.a B.P.达到最大海侵范围,晚全新世海退的发生时间在闽侯盆地大约为1 900 cal.a B.P.。孢粉分析证实了当地早中全新世温暖的亚热带气候以及浓密的常绿阔叶林植被。在7 500―1 900 cal.a B.P.之间无论植被覆盖还是气候环境均比较稳定,高海平面时期的适宜气候以及海湾环境也有利于当地以渔猎经济方式为主的新石器文化(昙石山文化)的兴起和发展。自1 900 cal.a B.P.以后,孢粉组合突变为以先锋植物芒萁属(Dicranopteris)、禾本科(Poaceae)、松属(Pinus)等类型为主,揭示了当地植被受到人类农业刀耕火种的影响而发生显著变化。高含量的禾本科花粉(含一定数量的水稻)仅在剖面上部明显增加这一事实,证实了闽侯和福州一带水稻种植的大面积发展始于距今1 900 a前后。

关 键 词:闽江下游 闽侯盆地  孢粉 环境演变 人类活动  昙石山文化

分 类 号:P53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