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2016年1月21日青海门源6.4级地震的发震机制探讨  ( EI收录)  

Seismogenic mechanism of the 21 January 2016 Menyuan,Qinghai M_S6.4 earthquak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胡朝忠[1] 杨攀新[1] 李智敏[2] 黄帅堂[1] 赵妍[1] 陈丹[1] 熊仁伟[1] 陈庆宇[1]

机构地区:[1]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重点实验室,地震预测研究所,北京100036 [2]青海省地震局,西宁810001

出  处:《地球物理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02171,41272233);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经费(2016IES0302,2014IES0401)共同资助

年  份:2016

卷  号:59

期  号:5

起止页码:1637-164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4、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5_2016、EI、GEOBASE、GEOREFPREVIEWDATABASE、IC、JST、PA、RCCSE、SCI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2016年01月21日青海省门源县发生6.4级地震,地震现场考察的震害分布椭圆长轴走向120°N—140°E.震后0.8m高分遥感影像与震前高分影像的对比解译结果表明,本次地震导致大于23处较集中的崩塌滑坡,它们的空间分布表现出震中北侧多于南侧,分布点总体形态呈NNW向延展的平面特征.区域断裂几何展布和活动性质的高分遥感解译和野外考察研究表明,冷龙岭断裂水平运动分量占绝对优势,如果本次地震发生在该断裂上,不应为纯逆冲性质.震中区域活动断裂的精细研究发现在冷龙岭北侧发育一条走向约为140°的活动断裂,该断裂在高分影像上地表为北倾,该断裂与多家机构的震源机制解节面Ⅰ走向非常相近.本次地震的余震分布总体长轴方向与冷龙岭断裂相差约20°,而与最新发现的冷龙岭北侧断裂走向相近.综合以上多方面资料,认为冷龙岭北侧断裂极有可能是本次地震的发震断裂.综合余震分布在深部的展布特征,主震的震源机制解,发震断裂在地表的几何展布特征和活动性质,再结合震区附近大地电磁测深等地球物理资料,建立了发震机制模型,认为本次地震是2008年于田7.4级地震、2014年于田7.3级地震后,青藏高原块体向北东方向推挤生长过程中发生的一次地震事件.

关 键 词:门源地震  冷龙岭北侧断裂  发震断裂 震源机制解 余震分布 地震灾害 冷龙岭断裂  

分 类 号:P315]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