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丝路学研究:基于人文外交的中国话语阐释    

Silk Road Studies: the Chinese Voice Interpretation Based on the Cultural Diplomacy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马丽蓉[1]

机构地区:[1]上海外国语大学丝路战略研究所,上海200083

出  处:《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BGJ033);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子课题(14@ZH028);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0JJDGJW021);上海市重点学科(B702);上海外国语大学"211工程"建设项目;上海外国语大学2015年度重大课题的阶段性成果;上海市一流学科政治学

年  份:2016

卷  号:37

期  号:2

起止页码:9-1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SSCI、CSSCI2014_2016、NSSD、RCCSE、RWSKHX、SKJJZZ、ZGKJHX、核心刊

摘  要:文本立足于中国丝路学研究的历史学术传统与现实学术机遇,在全球丝路学兴起、发展及其转型的学科历史梳理的基础上,重点强调了:中华文明与丝绸之路具有命运与共、互为因果的共构关系,凸显了中华文明独具特色的"成长方式"且形成独特的"历史基因",也影响了中国丝路学研究范式,以及中国特色的话语阐释体系。中华文明与丝绸之路的命运与共,已然成为全球丝路学研究中中国话语阐释的基本逻辑起点;从某种程度上看,丝路外交、人民外交、人文外交具同构性的这一事实,彰显了中华民族不称霸世界的"文明基因","协和万邦"的外交传统,以及和合共生的人文精神,这将有利于指导中国丝路外交实践,也有助于构建中国特色的丝路研究理论;尽管当前中国的丝路学研究进入历史机遇期,但复兴之路仍需不懈的艰苦努力,尤其应立足于中国丝路外交的历史与现实,借鉴西方的软实力理论、多轨外交理论、全球治理理论等的理论精髓,以及吸收西方符号政治学、传播学、建构主义、公共产品等的研究方法来展开研究。中国丝路学的复兴,已成为全球丝路学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球治理学研究贡献"中国话语",当为中国丝路学研究的努力方向之一。

关 键 词:丝路学  丝路外交  中国丝路学  “一带一路”  人文外交

分 类 号:G05]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