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石斛的历代质量评价沿革与变迁    

Research on evolution and transition of quality evaluation of Shihu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赵玉姣[1] 韩邦兴[2] 彭华胜[1,3] 彭代银[3,4]

机构地区:[1]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安徽合肥230012 [2]皖西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安徽省石斛产业化开发协同创新中心,安徽六安237012 [3]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中药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12 [4]安徽道地中药材品质提升协同创新中心,安徽合肥230012

出  处:《中国中药杂志》

基  金:国家林业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2015-LY-152)

年  份:2016

卷  号:41

期  号:7

起止页码:1348-135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BIOSISPREVIEWS、CAB、CAS、CSCD、CSCD2015_2016、EMBASE、IC、IPA、JST、PUBMED、RCCSE、RSC、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石斛为名贵中药之一,市场种质混杂,其质量评价主要依靠辨状论质。为了解历代医药学家对石斛的质量评价观,该文对历代本草书籍中石斛的质量评价方法进行系统梳理。历代本草认为石斛的质量与种质、产地、加工及性状密切相关。石斛的种质有广义与狭义之分;霍山石斛、铁皮石斛及金钗石斛的临床应用侧重不同。自清代以来就推崇霍山石斛为道地。石斛的加工主要以鲜石斛和干石斛为主,两者临床应用各有侧重;枫斗的商品规格可能始自清代,但目前已成为石斛的主流商品形态。历代本草认为,不同石斛,其性状有别,临床功效也不同;石斛类药材常以黏性强者品质为佳。因此,传统的石斛质量评价结合了"种质""道地药材""加工""性状"几个方面,并注意到石斛不同种质、不同加工方法对临床功效的影响。

关 键 词:石斛 质量评价  沿革与变迁  

分 类 号:R282.71[中药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