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2014年中国淡色库蚊/致倦库蚊种群地理分布特征分析    

Zoogeographical analysis of Culex pipiens pallens/Cx. pipiens quinquefasciatus in China, 2014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陆润泽[1,2] 刘起勇[1] 吴海霞[1] 郭玉红[1]

机构地区:[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世界卫生组织媒介生物监测与管理合作中心,北京102206 [2]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医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09

出  处:《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基  金: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2CB95550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012ZX10004219-002);卫生行业科研专项(201202006)~~

年  份:2016

卷  号:27

期  号:2

起止页码:107-11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CAB、CAS、CSCD、CSCD_E2015_2016、IC、JST、WOS、ZGKJHX、ZR、普通刊

摘  要:目的 根据2014年全国病媒生物监测网淡色库蚊/致倦库蚊监测数据,依据中国动物地理区划对该蚊种种群密度、季节消长等进行分析,获得不同地理区划该蚊种的分布规律,为蚊虫监测和防制提供依据,同时用以验证中国动物地理分区的划分合理性。方法 2014年全国41个蚊媒生物国家级监测点用诱蚊灯在城镇居民区、公园、医院、农户和牲畜棚等生境开展监测,获得淡色库蚊/致倦库蚊数据信息,依照中国动物地理区划对淡色库蚊/致倦库蚊构成比、种群密度、季节消长、生境分布及不同生境分布规律进行差异比较分析。结果 2014年全国淡色库蚊/致倦库蚊年平均密度为1.20只/(灯·h),7月达到峰值为3.45只/(灯·h),1-2月和11-12月密度较低。淡色库蚊/致倦库蚊在华北区、华南区为优势蚊种,分别占捕蚊总数的81.97%和64.37%,华北区该蚊种年平均密度最高,为2.31只/(灯·h);华南区次之,为1.58只/(灯·h);蒙新区未监测到该蚊种。不同地理区划的年平均蚊密度值差异(F=3.977,P=0.004)及所占比例差异(χ^2=62628.20,P〈0.01)均有统计学意义,季节消长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2.484,P=0.013)。5种不同生境类型中该蚊种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69,P=0.001),其中牲畜棚的年平均密度相对较高,为1.92只/(灯·h)。结论 我国不同地理区划的淡色库蚊/致倦库蚊构成比、种群密度、季节消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验证了我国动物地理区划的合理性,建议不同地理区划的蚊虫监测及防制制定相应的方案。

关 键 词:淡色库蚊/致倦库蚊  中国动物地理区划  密度  时空分布  

分 类 号:R384.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