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四川卧龙623006 [2]Center for Systems Integration and Sustainability,Department of Fisheries and Wildlife,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3]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 [4]西华师范大学珍稀动植物研究所,四川南充637002
基 金:国家林业局大熊猫国际合作基金项目(SD1113;SD0631)
年 份:2016
卷 号:36
期 号:2
起止页码:138-15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4、BIOSISPREVIEWS、CAS、CSCD、CSCD2015_2016、GEOBASE、IC、JST、PUBMED、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空间利用是野生动物对环境资源的利用模式和活动格局,影响着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和生存发展。我们于2010年至2012年在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桃坪"及其附近区域,采用GPS颈圈跟踪技术对分布和放养于该区域的野生大熊猫和放牧家畜—马群进行了定位监测和样地调查。分别选择了3只大熊猫和3个马群的代表性个体的GPS颈圈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中通过数字高程模型(DEM)、动物移动模块等工具提取和计算了它们活动区域的地形地势、巢域大小、日移动距离和核域数量,并检验了野生大熊猫和放牧家畜空间利用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野生大熊猫和放牧家畜不同月份和整体之间在海拔高度、坡度坡向、巢域面积、日移动距离和核域数量等方面都具有显著性差异。野生大熊猫表现为随季节和食物类型(竹笋、竹秆、枝叶)丰度的变化分别活动于拐棍竹林、短锥玉山竹林和冷箭竹林中,活动空间较大(海拔范围、巢域大小)、日移动距离较短和核域数量多等特征的随机扩散模式,且不同个体和月份之间波动性较大;放牧家畜则因初始放养于不同区域的竹林(拐棍竹林、冷箭竹林)和人为干涉程度的大小差异,显示出不同的空间利用格局,但与大熊猫相比,总体都具有巢域面积小、日移动距离略大、核域数量极少等"步步为营"空间利用模式的特征,且不同畜群和不同时间之间的变化幅度也小于大熊猫。不同的空间利用格局对环境资源的影响强度截然不同,大熊猫的利用模式有利于竹子资源的更新恢复和生境结构的持续发展,而放牧家畜的利用模式将造成竹子资源的死亡衰败和生境结构的破坏退化。因此,加强放牧家畜的管控,有效协调社区经济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成为卧龙自然保护区(特区)今后工作和管理的当务之急。
关 键 词:大熊猫 放牧家畜 空间利用格局 GPS颈圈 卧龙自然保护区
分 类 号:Q95-339]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