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怒江河谷入侵植物与乡土植物丰富度的分布格局与影响因子
Spatial patterns and determinants of species richness of alien and native plants in the Nujiang River valley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生态学系,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 [2]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广东深圳518055 [3]北京国道通公路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053 [4]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2011 Crystal Drive,Arlington,VA 22202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1190);交通运输部西部计划项目(200831879917)
年 份:2016
卷 号:24
期 号:4
起止页码:389-39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4、BIOSISPREVIEWS、CAB、CAS、CSCD、CSCD2015_2016、DOAJ、IC、J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外来物种入侵严重威胁着乡土植物多样性并削弱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本文基于滇西北怒江河谷植被调查的样方数据,从群落水平研究了乡土和入侵植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地形、气候、人类干扰等因子对两种格局的影响。本研究共记录到外来入侵植物26种,隶属于13科21属;乡土植物1,145种,分属于158科628属。沿着怒江河谷,入侵植物物种丰富度随纬度与海拔的增加而减少;乡土物种丰富度则随纬度增加而增加,并在海拔梯度上呈单峰格局。运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公路边缘效应(反映生境干扰)、气候、地形和土壤等环境因素对物种丰富度分布格局的影响。等级方差分离的结果显示,公路两侧的生境干扰对入侵种和乡土种的丰富度格局均具有首要影响。在自然环境因子中,降水量是入侵植物丰富度的主要限制因子,而乡土物种丰富度则主要受到地形因子尤其是坡向的影响。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结果也表明,乡土植物和入侵植物丰富度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反映了二者对环境响应的差异。本文结果支持物种入侵的资源可利用性限制假说,并强调了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负面影响;乡土植物或已较好地适应了干旱河谷气候,但并没有显示出对外来物种入侵的抵抗作用。
关 键 词:入侵物种 乡土物种 空间格局 气候 人类活动
分 类 号:Q948.1[植物生产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