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昆明理工大学附属昆华医院,云南昆明650032
基 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2010ZC212);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资助项目(2008PY045)
年 份:2016
卷 号:31
期 号:9
起止页码:1835-183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CAB、CAS、IC、JST、RCCSE、ZGKJHX、普通刊
摘 要:目的分析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发病的高危因素,探讨产后早期盆底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2年7月1 211例于产后6周复查及健康体检的女性,对PFD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中330例接受规律产检及分娩的单胎初产妇于产后6周进入盆底肌训练的前瞻性对照研究。对照组(168例)行盆底肌肉锻炼,研究组(162例)采用法国PHENIX盆底肌肉康复系统进行盆底肌肉训练,根据个体化治疗原则进行盆底肌肉辅助生物反馈和电刺激。产后6周、3个月及12个月随访盆底肌力及尿失禁发生率,进行POP-Q分度测定。结果 1 211例女性中,压力性尿失禁(SUI)和盆腔器官膨出(POP)的发生率分别为18.41%(223例)和39.47%(478例)。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龄、多产、高体重指数(BMI)、便秘及新生儿体重过高是PFD发病的危险因素。研究组产后3个月SUI发生率为2.50%(4例),低于对照组(11.90%,20例);产后12个月SUI发生率为3.70%(6例),低于对照组(11.90%,20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12个月随访,研究组POP-Q分度Ⅰ度所占比例为33.33%(54例),对照组POP-Q分度Ⅰ度所占比例为48.81%(8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盆底肌力Ⅱ级、Ⅲ级患者数明显低于对照组,Ⅴ级患者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多产次、高BMI、便秘及新生儿体重过高是PFD发病的危险因素。盆底肌肉训练可改善PFD患者的症状。生物反馈结合电刺激的盆底肌力康复能提高盆底肌力,较仅进行盆底肌肉锻炼的患者效果好。
关 键 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压力性尿失禁 盆腔器官膨出 盆底肌肉康复
分 类 号:R711.59]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