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马鞍山市公共场所室内PM_(2.5)污染状况分析    

Investigation of indoor fine particles pollution in public places in Maansha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陈芳[1,2] 操基玉[1] 刘洋[2] 陈健[2] 张正敏[2] 路杨杨[2]

机构地区:[1]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教研室,安徽合肥230032 [2]马鞍山市卫生局卫生监督局监督二科

出  处:《环境与健康杂志》

基  金:马鞍山市科技计划项目(2013-Y-3)

年  份:2015

卷  号:32

期  号:12

起止页码:1097-110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AB、CAS、CSA、CSA-PROQEUST、IC、JST、PROQUEST、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了解马鞍山市部分公共场所室内PM_(2.5)的污染水平,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于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以马鞍山市25家公共场所(宾馆、洗浴中心、网吧、咖啡馆、电影院各5家)作为监测对象,采用光散射法测定室内外PM_(2.5)浓度,同时现场记录监测点的室内人员数量、吸烟人员数量、禁烟政策、空调使用情况等。结果公共场所室内PM_(2.5)浓度的中位数(M)为104μg/m^3,四分位数间距(IQR)为63~194μg/m^3。不同类型公共场所的室内PM_(2.5)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569,P<0.001)。网吧室内PM_(2.5)浓度最高,M(IQR)为289(222~609)μg/m^3,咖啡馆次之,为203(110~335)μg/m^3,宾馆、洗浴中心和电影院最低,分别为98(50~142)、88(59~157)、75(53~102)μg/m^3。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室内PM_(2.5)浓度随着室外PM_(2.5)浓度、室内吸烟人时密度及室内人时密度的增加而升高,不使用地毯、使用中央空调、实施禁烟政策和使用机械通风均可降低室内PM_(2.5)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查期间马鞍山市公共场所室内PM_(2.5)污染较严重。室外PM_(2.5)、室内吸烟、室内人员、地毯等是室内PM_(2.5)的污染来源。

关 键 词:空气污染,室内  公共场所 PM_(2.5)  影响因素

分 类 号:R122.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