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31 [2]西南交通大学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空间信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31 [3]西南交通大学数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31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372293);四川省国土资源厅科学研究计划资助项目(KJ-2014-10;KJ-2015-18;KJ-2016-8);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资助项目(PCSIRT)
年 份:2016
卷 号:51
期 号:2
起止页码:331-34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SA-PROQEUST、CSCD、CSCD2015_2016、EI(收录号:20162902623668)、IC、JST、RCCSE、SCOPUS、ZGKJHX、ZMATH、核心刊
摘 要:为解决2008年"5·12"汶川地震后,在地震灾区大部分泥石流沟实施的拦砂坝、排导槽等首期治理工程效果不佳、部分工程甚至失效的问题,根据松散物源启动量估算明显偏小、拦砂坝设计库容不够、排导槽过流断面偏小的状况,分析了地震灾区泥石流形成特点和暴发规律,针对持续性、大规模和群发性方面的估计不足,系统地进行了经验总结.通过2010和2013年两次特大型泥石流的勘查、设计和治理工程实践表明:震区泥石流在启动机理、堵塞溃决、持续时间、冲出规模等方面与一般泥石流相比存在很大区别,总结出以下经验:(1)合理确定泥石流堵溃系数及相应流量;(2)针对不同类型泥石流及保护对象提出有效的治理工程方案,例如拦挡、固坡、排导、停淤方法的合理组合和有效利用;(3)合理分配拦砂坝的有效高度及数量;(4)合理选用坝体结构类型,例如实体坝、缝隙坝和梳齿坝.上述经验在绵竹县清平文家沟、汶川县红椿沟、七盘沟、桃关沟和宝兴县冷木沟特大型泥石流的勘查、设计及治理工程中进行了充分的应用验证,并取得了成功.
关 键 词:震区 泥石流 治理 堵溃系数
分 类 号:P642.2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