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基于多时相Landsat5/8影像的岷江汶川-都江堰段植被覆盖动态监测    

Dynamic monitoring of 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 along Minjiang River from Wenchuan County to Dujiangyan City using multi-temporal landsat 5 and 8 image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彭文甫[1,2] 王广杰[1,2] 周介铭[1,2] 徐新良[3] 罗怀良[1,2] 赵景峰[1,2] 杨存建[1,2]

机构地区:[1]四川师范大学,西南土地资源评价与监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68 [2]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成都610068 [3]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北京100101

出  处:《生态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371125)

年  份:2016

卷  号:36

期  号:7

起止页码:1975-198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4、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5_2016、GEOBASE、IC、JST、PROQUE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植被覆盖度是衡量地表植被状况和指示生态环境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基于像元二分模型,利用Landsat5/8遥感影像和DEM数据,对岷江汶川-都江堰段植被覆盖动态变化进行了监测,并结合高程、坡度和坡向数据,分析了汶川地震前后植被受损与恢复的空间动态格局变化。研究表明:植被覆盖总体良好,大部分区域的植被覆盖度均在中、高度以上,空间格局上呈现由汶川县东部、都江堰市西北部的龙门山区向两侧减少的总体趋势;地震造成植被受损面积达63808.7 hm^2,且集中分布于海拔567—4331 m、坡度26—51°的范围以及东坡、北坡、南坡和西坡;震后5a,植被恢复面积17786.47 hm^2,主要分布在海拔576—2180 m与3256—3793 m、坡度小于9°和26—51°以及东坡、东南坡和和南坡;高程和坡度对植被损毁与恢复的影响明显高于坡向。

关 键 词:植被覆盖度 像元二分模型  时空格局  岷江  

分 类 号:Q948[植物生产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