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从生物能量学和生物电化学角度研究金属微生物腐蚀的机理  ( EI收录)  

Study on Mechanisms of Microbiologically Influenced Corrision of Meta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ioelectrochemistry and Bio-energetic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夏进[1] 徐大可[2] 南黎[2] 刘宏芳[3] 李绮[1] 杨柯[2]

机构地区:[1]辽宁大学化学院,沈阳110036 [2]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110016 [3]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武汉430074

出  处:《材料研究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501203;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所优秀学者支持资助项目~~

年  份:2016

卷  号:30

期  号:3

起止页码:161-17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5_2016、EI(收录号:20161702280946)、JST、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人类认知由微生物导致的金属腐蚀现象距今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最近20年,微生物腐蚀(Microbiologically influenced corrosion,MIC)已成为金属腐蚀的一个研究热点。因为缺乏对MIC机理的深入了解和认识,人们甚至认为MIC是腐蚀领域中的一个"谜"。因此,迫切需要了解MIC的发生机理。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金属的微生物腐蚀在本质上是一个生物电化学过程。在微生物与金属并存的环境中,当电子供体(如碳源)不存在或消耗掉之后,微生物用金属代替碳源获取电子,导致金属发生微生物腐蚀。另外一种腐蚀机理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比如有机酸)导致金属腐蚀。腐蚀是一个能量释放的反应过程,微生物通过腐蚀金属得到维持其生命所必需的能量。目前,电化学方法已应用于微生物金属腐蚀研究,学者们提出了诸如"阴极去极化"等经典理论。但单纯从电化学角度研究微生物腐蚀金属可能得到一些片面的结论。随着对这一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认识到必须结合生物能量学以及生物电化学方面的知识,以更好地理解微生物影响金属腐蚀的进程。本文总结这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着重介绍"生物催化阴极还原"理论(Biocatalytic cathodic sulfate reduction,BCSR)和"电化学微生物腐蚀"理论(Electrical microbial influenced corrosion,EMIC)等最新的金属微生物腐蚀机理。本文主要从生物能量学和生物电化学方面介绍金属微生物腐蚀机理研究,这是目前国际上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BCSR就是依据这一思路解释了微生物为什么和怎样腐蚀金属这一MIC研究领域中的这一难题。

关 键 词:材料失效与保护 微生物腐蚀 硫酸盐还原菌  生物膜  生物能量学 细胞外电子传递  

分 类 号:TG17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