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北京100037 [2]外交学院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北京100037
基 金:外交学院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一般项目“‘再平衡'战略下美国南海政策的调整及限度”的部分成果(项目编号:3162014ZYKC02)
年 份:2016
卷 号:34
期 号:2
起止页码:33-4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NSSD、RCCSE、RDFYBKZL(收录号:610884)、RWSKHX、普通刊
摘 要:冷战结束后,亚太地区的安全结构经历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当前中关两国在亚太地区发生"权力分享"乃至"权力转移"之际,亚太地区安全结构的调整尤为显著。一方面,以美国为枢轴的"同盟型"结构经历了由"轮辐体系"向"网络化"的转型,形成了新的同盟、准同盟和潜在同盟的层次化布局;另一方面,以中俄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在强化原有的"协作型"安全架构的同时,又通过"一带一路""欧亚联盟"等战略性倡议重塑亚太乃至整个欧亚大陆的地缘战略态势。作为亚太地区安全结构中的"第三股力量",东盟通过对一系列多边安全机制的建设,既为两种大国主导的安全架构提供了对话平台,也已成为实现未来亚太地区整体性安全架构的可行性路径之一。与此同时,由于大国战略竞争的加剧,逐渐侵蚀了东盟聚合力、中立性乃至在整体性安全架构中的"中心地位"。未来亚太地区安全架构的解构和重构需要中关找到新的战略共识,并对东盟的中心地位进行"再确认"。
关 键 词:亚太安全结构 同盟体系 协作体系 东盟中心地位
分 类 号:D815.5]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