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中国旅游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差异性研究    

Difference Study on the Contribution of Chinese Tourism to Economic Growth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李秋雨[1] 朱麟奇[1,2] 刘继生[1]

机构地区:[1]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24 [2]长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吉林长春130032

出  处:《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基  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中国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耦合分析及协调机制研究"(编号:14ZZ1216);吉林省教育厅科技与社科"十二五"规划项目"吉林省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研究"(编号:吉教科合字[2015]第267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的资源诅咒效应与转型发展研究"(编号:41471111)

年  份:2016

卷  号:26

期  号:4

起止页码:73-7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SCD、CSCD2015_2016、CSSCI、CSSCI2014_2016、JST、NSSD、RCCSE、RWSKHX、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旅游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政府对旅游业发展持较为积极乐观的态度,将旅游业视为促进经济增长和赶超发达地区经济体的重要产业。然而,各地区由于经济基础、地理区位和旅游产业定位的不同,旅游业对各地区经济增长所产生的影响差异较大。因此,研究不同区域旅游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意义重大。文中根据各地经济基础,将中国分为三个区域,以2000-2013年中国31个省市、第一区、第二区和第三区的面板数据为实证研究对象,运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构建经济增长计量模型,采用多种计量方法分析国内旅游、入境旅游与经济增长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形成机理。结果发现:1样本期内,第一区除内蒙古外,均分布在东部沿海,第二区包含省市最多,分布在广大内陆地区,第三区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三大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差异较大;2计量模型中纳入空间相关性后,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对经济增长仍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促进作用程度与区域经济基础密切相关,经济基础越好的地区,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大,这种规律尤为适应国内旅游;3从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对经济增长的产出弹性系数比较来看,国内旅游对经济增长贡献更大。机理分析中还发现,在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完备、交通便利、商品贸易发达的地区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容易实现。

关 键 词:旅游业 区域差异  经济增长 空间计量模型

分 类 号:F590[旅游管理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