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关系的临床研究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张作念[1] 王志晔[1] 顾伟[1] 章慧[1] 潘振华[2] 魏杰[2] 倪梦园[1] 徐俊[3]

机构地区:[1]上海梅山医院神经内科,南京210039 [2]上海梅山医院检验科,南京210039 [3]江苏省老年医院神经内科,南京210024

出  处:《重庆医学》

基  金:上海梅山公司基金资助项目(MKY13-007)

年  份:2016

卷  号:45

期  号:10

起止页码:1375-137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AB、CAS、CSA、CSA-PROQEUST、IC、JST、PUBMED、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关系。方法选取7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实验组和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颈动脉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明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并在发病72h内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17水平,同时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检测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试验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试验组内大梗死组血清炎症因子高于中、小梗死组(P<0.05),中梗死组高于小梗死组(P<0.05);试验组的易损斑块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及无斑块组(P<0.05),稳定斑块组高于无斑块组(P<0.05)。结论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检测能及时提示急性脑梗死的病灶大小和颈动脉硬化斑块性质,可利用炎性生物分子标志物协助对缺血性卒中进行早期诊断、治疗,判断预后。

关 键 词:脑梗死  炎症因子 颈动脉粥样硬化 基质金属蛋白酶9 白细胞介素类 肿瘤坏死因子Α

分 类 号:R743.3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