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象征治疗与拟人论医学应用于丧亲家属的可行性研究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蔡政忠[1] 廖文伟[2] 林怡芬[3]

机构地区:[1]广州市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广东广州510225 [2]汕头大学法学院公共管理系,广东汕头515063 [3]台湾佛教慈济医疗财团法人台中慈济医院

出  处:《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  份:2016

卷  号:23

期  号:1

起止页码:26-3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NSSD、普通刊

摘  要:一个文化所赋予的象征诠释所导致某种社会蔓延的心痛、折磨或苦难,这就是进行象征治疗之前必须找出的"象征情结",许多心理临床治疗或精神官能症患者在进行精神分析过程中,莫名的锥心之痛代表着多数人沉浸在文化象征里,个案诊断虽说表面上看似个人经验,但实际上是人世间的际遇所带来的意涵,多数的成份来自于文化象征的根深蒂固,也是社会集体参与出来的文化情结。至于如何消除象征情结的精神技术以及哀伤文化的谘询,文中藉由文化心理和民俗治疗来对丧亲家属和亡者进行生死关系的重建工作,在文化谘询诊断之下,经历民俗文化象征过程与社会受苦救助的过程,在协助患有重度丧亲之痛的家属进行宗教象征治疗时,为家属找寻文化归属感。近代西方悲伤理论已经逐渐认可辅导人员施以传统民俗文化象征治疗技术,对丧亲家属的悲伤情绪可以有正向的疗愈作用。翻阅西方基督教宗教历史,灵知教派虽然被消灭于圣保罗战争,但后来却因为存在主义而再度出现,2000年Kenneth Earl Wilber称这种现象为"后现代的灵性复兴运动"。现代心理治疗理论基本上承认心理治疗的源头之一是来自于宗教巫术疗法,并且承认治疗代理人给予受苦者心理与精神上的抚慰。

关 键 词:哀伤辅导  象征治疗  拟人论医学  社会身体医学  民俗学

分 类 号:C916.2[经济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