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6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与胃镜象、病理象相关性研究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代二庆[1] 杨楠[2] 沈志红[2] 解静[2] 胡建政[2]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天津300162 [2]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

出  处:《辽宁中医杂志》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3745);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11JCYBJC10900)

年  份:2016

卷  号:43

期  号:3

起止页码:458-46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AB、CAS、EMBASE、IC、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CAG)5个中医证型患者的胃镜象和病理象特点,探讨CAG中医证型与胃镜及病理表现的相关性,从而为CAG的中医辨证和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取64例经确诊为CAG的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中医四诊信息以及胃镜、病理资料,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资料分类整理,并统计分析。结果:64例CAG患者中,胃镜下黏膜白相在肝胃不和型患者中检出率最高,血管透见以脾胃虚弱型检出率最高,而黏膜粗糙和颗粒增生均以胃络瘀阻型检出率最高,证型分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胃黏膜轻度萎缩以胃阴不足型多见,中度萎缩以脾胃虚弱型多见,重度萎缩则以脾胃湿热型多见,不同腺体萎缩程度的证型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5)。肠上皮化生阳性者35例,阴性29例,总体阳性率54.69%,各证型肠化生阳性率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不典型增生阳性22例,阴性42例,总体阳性率34.38%,各证型不典型增生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是:胃络瘀阻型>胃阴不足型>脾胃湿热型>肝胃不和型>脾胃虚弱型,经卡方检验,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各证型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是:胃络瘀阻型>脾胃湿热型>脾胃虚弱型>胃阴不足型>肝胃不和型,经卡方检验,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胃镜下黏膜白相在肝胃不和型患者中检出率最高,血管透见以脾胃虚弱型检出率最高,而黏膜粗糙和颗粒增生均以胃络瘀阻型检出率最高。2胃黏膜轻度萎缩以肝胃不和型多见,中度萎缩以脾胃虚弱型多见,重度萎缩以胃阴不足型多见。3肠上皮化生阳性率、不典型增生阳性率以胃络瘀阻型最高。

关 键 词:CAG 中医证型 胃镜象 病理象  

分 类 号:R573.3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