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市场化、政治身份及其收入效应--来自中国农户的证据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程名望[1] 史清华[2] Jin Yanhong[3] 盖庆恩[4]

机构地区:[1]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新型城镇化智库 [2]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3]美国罗格斯大学农业,食品与环境经济系 [4]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

出  处:《管理世界》

基  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理论与政策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14YJC90034);上海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岗位计划(TP2015023);浦江人才计划(15PJC08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173156、71273171、71373179、71473165);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课题(0800219322);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13ZS019、15ZS022);上海市“晨光”计划(13CG36);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新型城镇化智库研究项目(1200219318)资助

年  份:2016

卷  号:32

期  号:3

起止页码:46-5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SSCI、CSSCI2014_2016、JST、NSSD、RWSKHX、SKJJZZ、核心刊

摘  要:本文采用2003~2010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微观住户数据,以党员和干部身份作为衡量指标,运用双差法建立计量模型,研究了政治身份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及其变化趋势。研究发现:政治身份户比非政治身份户的人均收入高19.38%,其中有5.84个百分点来自于政治身份的贡献(收入效应)。乡村干部户的收入效应最高(7.73%), 其次是国家干部户(6.05%),最弱的是党员户(3.94%)。政治身份对农户总体收入不平等的贡献率为0.48%,并不是造成中国农村收入不平等的主要原因。政治身份的收入效应主要来源于国家职工工资,以及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支付收入等非劳动性收入。市场化水平的提升,仅仅改变了政治身份在各结构性收入上的收入效应,对总收入的收入效应没有显著影响。构建和培育更完善的农村市场经济体系,规范和改革农村的政治治理结构和模式,抑制政治身份户、特别是乡村干部户的权力寻租及其收入效应,是中国乡村治理乃至农村稳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 键 词:政治身份 收入效应  中国农户 市场化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  

分 类 号:F323.8]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