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新疆旱区不同种植密度对花生光合生理及产量的影响    

Effects of Different Density on Photosynthetic Physiology and Yield of Peanut in Arid Regions of Xinjiang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李强[1] 顾元国[1] 王娟[1] 贾东海[1] 张乐[2] 陈跃华[1]

机构地区:[1]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91 [2]吉林省吉林市农业科学院,吉林132101

出  处:《新疆农业科学》

基  金:自治区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新疆高产优质花生新品种筛选及高效种植模式研究"(ky2014030)~~

年  份:2016

卷  号:53

期  号:1

起止页码:84-9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4、CAB、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_E2015_2016、FSTA、IC、JST、PROQUEST、RCCSE、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目的】探寻在新疆旱区不同密度处理花生的光合生理及产量变化,找出在新疆特殊生态条件下密度与产量的最佳配置,以指导生产实践。【方法】设置5种(A^E)不同密度,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花生光合生理变化及产量性状变化规律。【结果】种植密度对花生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及光合势影响较大,在出苗后44 d,在低密度范围内(1.35×105~1.5×105穴/hm2),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量随密度的增加呈增加趋势;在高密度范围内(1.65×105~1.95×105穴/hm2),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量随密度的增加呈减少趋势。不同群体密度下的叶面积系数随着生育期的增长不断增加,出苗后98 d达到最大值,出苗后107 d,密度进一步增加,叶面积系数反而下降。叶绿素含量整体趋势高密度处理(1.65×105~1.95×105穴/hm2)叶绿素含量高于低密度处理(1.35×105~1.5×105穴/hm2)。光合势在出苗后64~77 d的群体光合势最大,约占整个生育阶段的18%~20%。群体光合势随着密度的增加先升高后下降趋势。【结论】高密度处理(1.65×105~1.95×105穴/hm2)在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及叶绿素含量变化相对均衡,而在经济性状及产量性状均优于低密度处理,相应的高密度配置在生产上更有利于产量形成。

关 键 词:新疆旱区  花生 密度  光合生理 产量性状

分 类 号:S565.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