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河南省崤山地区典型金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及其对进一步找矿工作的启示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e-forming fluid of typical gold deposits in Xiaoshan area of Henan and their enlightenment to further prospecting work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徐文超[1,2] 王通[1,2] 常云真[1,2] 周奇明[3] 贾慧敏[1,2] 赵留升[1,2]

机构地区:[1]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矿产调查院,河南洛阳471000 [2]河南省金银多金属成矿系列与深部预测重点实验室,河南洛阳471000 [3]中国有色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广西桂林541004

出  处:《矿产与地质》

基  金:河南省国土资源厅2008年度省地勘基金项目(豫国土资发[2009]93号)资助成果

年  份:2016

卷  号:30

期  号:1

起止页码:1-1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ZGKJHX、普通刊

摘  要:崤山地区位于豫西小秦岭―崤山―熊耳山―外方山金银钼多金属成矿带的中西部,但其金矿探明储量远低于西部的小秦岭和东部的熊耳山地区。因此,崤山地区的进一步找矿潜力成为产业部门关注的重点。综合前人的研究资料,本文提出区内金矿主要以破碎带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为主。通过对典型矿床的分析,认为该区的金成矿作用从早到晚可划分为(1)石英-黄铁矿(毒砂)阶段,(2)黄铁矿-石英阶段,(3)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4)石英-碳酸盐阶段。其中(2)和(3)为主成矿阶段。对各成矿阶段石英晶体中流体包裹体的成分、均一化温度及硫、氢、氧、铅同位素组成进行分析,发现流体成分为富含CO2的水流体,且溶解了数量较多的Na+和Ca2+离子。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43℃~285℃,表明崤山地区的金矿床属以中温为主的热液矿床,缺少高温阶段的流体包裹体。金属硫化物δ34S值为-0.5‰~5.4‰,具深源硫特点;δ18 OH2O值变化为0.1‰~9.4‰,δ18 D值变化为-134.9‰~24.3‰,表明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混有大气降水和变质水。结合崤山和小秦岭地区花岗质侵入岩出露面积对比,崤山地区找矿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剥蚀程度较低,因而深部仍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关 键 词:金矿床 流体包裹体 氢-氧-硫-铅同位素  成矿流体 崤山地区  

分 类 号:P618.5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