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恩施天然红椿种群结构及空间分布格局
Spatial structure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natural Toona ciliata populations in the Enshi Regio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200 [2]湖北省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湖北恩施445500 [3]湘潭市第一中学,湖南湘潭411100
基 金:湖北省科技厅公益性研究项目(40 2012DBA40001)
年 份:2016
卷 号:33
期 号:1
起止页码:17-2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4、CAB、CAS、CSA、CSCD、CSCD2015_2016、IC、JST、RCCSE、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红椿Toona ciliata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以红椿为优势种的天然种群十分少见。对湖北省恩施州4个不同红椿天然种群设立样方调查。编制了红椿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对种群龄级数量进行动态预测,并对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以研究不同种群空间结构和分布格局的成因。结果显示:4个种群的人为干扰强度:T4>T1>T2>T3;4个种群结构动态指数V_(pi)分别为23.8%,34.0%,27.8%和32.3%,均为增长型。由于不同外界干扰强度,不同种群死亡率(qx)出现在龄级上推迟的现象;最高进入x龄级个体的生命期望(ex)值T3>T4>T1>T2。存活曲线不符合Deevey曲线,模拟符合三次函数曲线。25,50和100 m2取样面积上,方差/均值比率法的t检验、Morisita指数Iδ参数的F检验、负二项参数K值均表明:T1和T4种群为聚集分布,T2和T3种群为泊松分布。聚集强度T4>T1>T2>T3;拥挤程度:T1>T4>T3>T2。研究表明:红椿种群在自然状态下处于增长状态,潜在干扰影响时,仍表现为稳定种群。红椿天然种群以泊松分布为特征,聚集分布主要来源于人为干扰。适当人为干扰,可以促进红椿种群更新、物种保护和生态效益最大化。
关 键 词:森林生态学 红椿 种群 空间结构 分布格局 天然种群
分 类 号:S718.5[林学类] S792.3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