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青少年童年期虐待与忽视对不良心理行为的影响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ldhood maltreatment and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problems:The application of two-step cluster analysi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肖勇[1,2] 汪耿夫[1] 杨海[1,2] 王路晗[1] 胡国云[1] 徐耿[1] 苏普玉[1]

机构地区:[1]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合肥230032 [2]安徽省滁州卫校

出  处:《中国学校卫生》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102145;81573163);安徽医科大学博士学术;科研活动资助项目(XJ201204);安徽医科大学第三批中青年学术骨干资助基金项目(2012);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01310366037)

年  份:2016

卷  号:37

期  号:1

起止页码:46-4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AS、IC、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探究不同类型童年期虐待与忽视共存对青少年不良心理行为(抑郁症状、自伤行为、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准备、自杀未遂)的影响,为开展相应人群的心理干预与辅导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安徽省3市(铜陵市、阜阳市、滁州市),共计5 726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使用自编问卷调查研究对象童年期虐待与忽视、抑郁症状、自伤行为、自杀相关心理行为等的发生情况。采用两步聚类分析对青少年遭受童年期虐待的情况进行分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童年期虐待与忽视对青少年不良心理行为的影响。结果青少年童年期虐待与忽视情况可分为3类:第一类为未受虐待和忽视,共2 763人(48.3%);第二类为轻度虐待和忽视,共2 356人(41.1%);第三类为中重度虐待和忽视,共607人(10.6%)。童年期遭受轻度和中重度虐待与忽视的青少年抑郁症状、自伤行为、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准备和自杀未遂的报告率均高于未遭受虐待与忽视者(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童年期遭受轻度和中重度虐待与忽视均是青少年抑郁症状、自伤行为、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准备和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两步聚类分析方法能对青少年童年期虐待与忽视进行准确分类;童年期虐待与忽视共存是青少年多种不良心理行为的危险因素。

关 键 词:虐待儿童 精神卫生 自我伤害行为 自杀  回归分析  青少年

分 类 号:B848.4[心理学类] R395.6]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