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博士研究生510275
年 份:2016
期 号:1
起止页码:63-6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SA-PROQEUST、CSSCI、CSSCI2014_2016、NSSD、RCCSE、RWSKHX、SKJJZZ、ZGKJHX、核心刊
摘 要:依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一国际平台,许多国家通过引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对话精神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全球化与现代化的语境下开展地方性与民族性的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工作。然而在本土化过程中,由于各国民众的自然观与文化观不尽相同,在不同层面的申报与保护工作中有不少涉及动物的"非遗"项目面临着文化多样性与动物保护之间的冲突或困境,而"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这两种内在价值在实践中存在着选择的优先性问题也由此得以彰显。立足于"非遗"保护的工作实践属性,当涉及特殊物种资源时,无论是基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精神,还是人类自身的创造性,文化应该适当让渡于动物资源保护;当涉及动物处理方式是否恰当的问题时,我们应该充分理解《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所蕴含的"人类共享"与"可持续性发展"两项基本原则,丰富各国民众在文化与生态选择上的多样性。通过实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核心精神,拥有不同文化理念的社区或许能够重新建立起文化交流的"巴别塔"。
关 键 词:动物伦理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交流 生物多样性 可持续发展
分 类 号:G11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